亚洲成a人在线/911福利视频/中文字幕精品在线视频/国产精品精品软件 - 成人18福利体验区

天朗·年報專題3之房企如何可持續發展?緊跟走向,積極進取

      專題三

      找準細分市場定位,緊跟走向,持續發展

      ——北京標桿房企案例分析

      2020年,中央對房地產長效機制的建立提出了新方面的舉措,對行業發展形成了新的指向。但是,這僅僅是開始,未來還會有更多完善配套的細部的政策出臺。

      短期看,在長效機制形成過程中,臨時性的調控手段和正在形成的長效機制將互相配合,把房地產市場運行框定在平穩健康的標尺范圍內。

      哪些是短期直接的調控手段,比如供應端的“70/90”限戶型、房屋限價措施,需求端的“五年限售”、限貸款等措施。短效措施是長效機制的緩兵之計,會隨時啟用,長期看,待長效機制完善和有效后會逐漸取消。

      北京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運行框架

      制圖:天朗房研網

      “三條紅線”成房企融資底線

      今年,8月20日,住建部、央行等部門召集房企座談會,提出要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規則化和透明度,形成房地產企業資金監測和融資管理規則。

      對于再融資的房企將按照“三條紅線”作為門檻對其風險進行評估,限制融資行為:

      1、 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大于70%;

      2、 凈負債率大于100%;

      3、 現金短債比小于1.0倍。

      根據企業在上述監管指標下的分類,分為四檔。全部“踩線”,為紅色檔,有息負債不得增加;兩項“踩線”,為橙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一項“踩線”,為黃色檔,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0%;若全部指標符合監管層要求,為綠色檔,則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可放寬至15%。此外,會議對有息負債增速、拿地銷售比和經營性現金流等指標也做了相應要求。

      對于房企融資方面的管理程度是中國房地產史前未有的。資金是房企發展的核心資源之一,但高杠桿是行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一政策出臺,對房企經營模式形成影響和挑戰。

      首先,直接結束了房企高杠桿的運作模式。對于高負債的企業,首要的任務就是“降杠桿,降負債”。這不僅僅是簡單的“不借錢、少借錢”就能解決的事情,它直接考量房企整體的運作模式、盈利能力、現金流健康程度等,最終考驗的是房企的核心競爭力。

      拿住宅開發業務而言,住宅開發作為房企資金主要回收渠道,房企這方面的競爭力就體現在項目回款速度、溢價水平等,背后是其成本管控能力、市場把握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營銷能力等綜合實力的體現。

      就北京市場看,地價高、政府保障房長期供應、住宅限價、產品需求繼續分化等等,都給住宅開發運作帶來不小的壓力。

      第二,對房企多元業務擴張和新業務嘗試,形成一定的約束。房企開展新業務嘗試,會更加看重業務帶來的投資收益能力,加強評估,以控制投資風險和資金占用率。

      對于盈利能力強、負債率低的房企,會更加有意識的審視限定資金對新業務的嘗試,保障資金的有效利用;甚至有些資金面緊張的房企,會直接砍掉近期看不到盈利模式的新型業務的嘗試,或者等待新興業務市場的成熟,采取穩妥的合作策略。這樣一來,對于行業發展而言,恐怕會重新書畫起跑線,行業整合加速。

      第三,房企將積極審視自身資源和優勢,或直接調整自身定位。比如一些在金融資本運作層面比較優秀的房企,可能會直接轉成“金主”,不直接參與項目開發運作,直接以入股的方式進行持續發展。

      再比如,行業中一些某一領域的技術能手,也可能直接形成技術入股參與市場等等。行業將形成專業分工更加細,細分領域方面也更加專業化的格局。

      另一方面,開發能力有限,品牌影響力有限的小型區域開發商或直接離場,或以其它方式開展業務,盡量避免市場的直接競爭。北京這樣一線城市,正在脫離機會投資者,市場拼奪的成功基本源于綜合實力。

      不限價共有產權商品房,限制炒房再起

      12月31日,北京對之前公告的海淀2宗和朝陽1宗純商品住宅用地進行了新的競拍規則設定,概括為“限地價,競政府自持商品住宅份額,競高標建設方案”,競政府自持純商品住宅份額還屬首次。

      先回顧一下競買規則和此類商品住宅上市限制:

      第一步:競地價;

      第二步:地價到達上限后,競爭政府持有商品住宅產權份額;

      第三步:達預設商品住宅產權份額后,轉入高標準商品住宅建設方案投報程序。

      商品住宅上市后限制:

      第一點:出售年限,首次購房人購房后5年內不得出售。

      第二點:產權分割,首次出售,購房人只取得房屋部分產權;二次出售,購房者獲得100%房屋產權。

      第三點:貨值收益,首次出售,購房人持有產權部分的總價即是開發商獲得的房屋全部收入,政府持有部分成本由開發商承擔,收益在房屋二次出售時收回。

      第四點:價格控制,商品房預售價格要接受政府指導,報價不得“明顯高于周邊在售項目價格”,也就是說開發商賣期房價格不能過高,不然不批證。

      第五點:房屋出租,出租收益歸購房人所有。

      第六點:二次交易,房屋二次交易時,產權為100%產權交易,二手房購房人需要支付全部房款,即原房屋個人產權部分價格和政府持有產權價格,個人產權價格同交易時市場價格,政府持有產權價格為新房出售時價格。

      第七點:房屋抵押,購房人只可抵押擁有的房屋產權份額。

      在明確了這類住宅的原則后,我們舉例說明對房企、消費者的影響。

      以海淀區海淀鎮樹村棚戶區改造B-1南地塊為例,位置北五環外海淀上地板塊,產業交通配套城市高端,容積率1.72,限高18米,典型的高端住宅樣本地塊。周邊房價在8萬+的水平。

      海淀區海淀鎮樹村棚戶區改造B-1南地塊經濟指標與地價上限假設

      從上表看,如果地價上限達到50%,樓面價將達到10萬元/㎡,超過周邊房價,基本不太可能設定為50%的上限。如果按照30%地價上限看,經營樓面價為8.7萬元/㎡,激進一些的話,很有可能出現。

      地價上限是一個層面,另一層面我們看競自持情況。假設地塊能競爭到自持部分,我們以最終政府10%自持為例,分析一下對各方面的影響。

      如果該地塊商品住宅首次出售價格為9萬元/㎡,以單套房屋面積100㎡為例,房屋應付總價為900萬元,首次購房人應支付810萬元,政府自持10%部分價值為90萬元,此部分收益暫時不能回收,要等五年后等額收回。

      如果此部分轉嫁給購房人身上,相當于單平米房價至少要上漲10%,這樣的情況基本不成立,一是因為房價由政府管控,如上面說的“明顯高于市場價格”不批預售許可證,二是購房人也不會輕易接受如此高價,承擔更多風險。

      再看二次交易情況,當房屋取證滿5年后出售,假設市場房價上漲10%,達到10萬元/㎡,100㎡房屋市場實際總價應為1000萬元,但是,受到政府自持的限制,實際可成交的價格應為990萬元,政府自持部分并未漲價。如果購房人想用90%的產權份額也就是90㎡賣到1000萬元,相當于單價要達到11.1萬元/㎡,高于市場10%,基本不可能成交。

      海淀區海淀鎮樹村棚戶區改造B-1南地塊(假設房屋100㎡為例,政府自持10%)

      所以,綜上案例可以分析出對開發商、消費者和市場的影響:

      開發商影響:如果競爭到政府自持比例,那么必然要承擔政府自持部分的成本價格,收益部分在二次交易時兌現,時間不定。當然,還有另一方面考慮,開發商降低利潤預期,將這類商品住宅按照類似共有產權房(低利潤)來干。

      消費者影響:可以以相對平穩的價格來購置此類房屋。但是想炒房基本不可能,起碼在5年內是不可能的。更適合自住。

      市場影響:此類房屋在后續交易操作中相對復雜,對投機行為是一種限制,從需求端在平穩市場房價,防止炒作上漲。

      這也正是政府對此類商品住宅調控的意圖。哪類商品住宅,不限價、不限戶型的改善類商品住宅。也就是說這幾年供應限價限戶型(70/90)產品,后續供應不限價、不限戶型的改善類住宅,同樣會保證房地產市場的平穩運行,而辦法是有很多的。

      從2020年出臺的政策、機制還有一些舉措看,明顯看到了調控的決心。而正如我們看到的,政策還在持續調整,機制還在逐步完善,未來還有更多我們預想不到的政策會出臺,最后甚至調控不再簡單對價格調整,而是形成標準科學的成熟的行業標準和運行機制。

      行業是在這種適應中,一邊關注政策走向,一邊關注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策略,提升核心競爭力,迎接一次一次宏觀和市場帶來的挑戰。

      年報索取:

  • 年報完整版PDF下載,將發布于天朗房研網易研通用戶端、天朗房網www.bjfang.com

  • 重點章節將發布于天朗房研網官方微信:天朗房研網(bjfan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