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二
識路線 知大局,路遙步堅踐行遠
——北京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背后邏輯分析
2020年,北京房地產市場表現隨著疫情的進展變化而波動起伏。春節假期加上疫情爆發,一季度成交低迷,隨著疫情被有效控制,5月起成交規模逐漸走高,全年商品住宅(不含共有產權房)成交套數同比增加36.5%。
自2016年”9.30”以來,疫情影響之下的2020年是市場成交量最高的一年,甚至超過公認的房地產形勢較好的2016年;同時,土地市場不限價住宅用地大量成交,高價地塊也有所增加。
貌似房地產市場又走上了循環住復的道路,即調控——低谷——增長——調控,2016年“9.30”開始的這一輪調控,最艱難的時期已過,新一輪的增長又來了。
另一方面,商品住宅存量雖有所減少,但仍處于高位,項目去化速度并未有明顯改觀。一線從業者普遍覺得,消費者越來越挑剔,來自同行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成交周期越來越長,再也回不到從前。對房地產究竟沿著什么道路發展、市場前景如何,又產生了一絲茫然。
中國樓市一向都是政策市,事實上,以2016年“9.30”為分水嶺,北京房地產市場已經徹底走向了全新發展路徑。
一方面,沿著建立和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的路線發展,另一方面區別以往需求端為主的政策調控,以供給側改革為主線,強化供需雙向調節。
圍繞著這兩條主線,房地產政策不斷出臺,調控影響市場。同時在實踐中,根據市場反饋,結合市場變化,不斷調整、完善和深化政策舉措,從而實現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行業目標。
內容架構:
一、建立和實施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1、歷史調控一直在促增長與保民生之間左右搖擺,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
2、“9.30”后重新定位房地產,“房住不炒”為構建房地產長效機制奠定基礎
3、房地產長效機制穩步推進實施,內容不斷清晰完善
-
調控深入,房地產長效機制框架和內容逐漸清晰
-
房地產長效機制穩步推進實施,取得階段性成果
二、加強并深化以供給側結構改革為主線的供需雙向調節
1、中國經濟和房地產發展到新階段,供給側結構改革勢在必行
-
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加強供給側改革是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源泉
-
房地產市場發展到現階段,結構性問題突出,迫切需要解決
-
歷史調控著重于需求端發力,已盡極致,供給側改革則空間無限
2、自“9.30”起,房地產供給側改革持續發力
-
加大供給,調整供應結構,建立購租并舉的住房供應體系
-
積極推進土地制度改革,從源頭上為增供給調結構提供保障
-
加強房企投融資管理及資金監管,控制高地價、高房價,防范風險
3、城市發展作用房地產,“2035規劃”是深層次的供需調節
-
“2035規劃”穩步實施,城市發展迎來重大變化
-
隨著城市發展變化,房地產供需格局不斷調整
年報索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