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深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電 話:0755-28212321
居家白蟻滅治電話:0755-28992843
建筑工程白蟻預防電話:0755-28287456
E-mail:szgsu1@163.com
地 址:南山區高新中一道科興科學園A3棟5樓
南山分部:后海大道1041號港灣創業大廈3樓CD室
龍崗分部:南灣街道金桔苑1棟1-207
龍崗分部:行政路2號建設大廈1303室
福田分部:梅華路159號振興大廈B區9A
福田分部:天安數碼城天發大廈CD座2D
羅湖分部:連塘路鵬基連塘工業區105棟3樓
羅湖分部:寶安南路洪濤大廈908-909室
龍華分部:建輝路展潤大廈1003室
寶安分部:西鄉街道錦馳工業樓C棟2樓
坪山分部: 東縱路147號旭豐樓A棟5樓
服務投訴電話專線0755-28212321轉103
技術正在改變生活。在成都市文殊院、武侯祠、植物園等地,白蟻是如何被物聯網新技術精準防治的?
在位于成都市南三環的富森創意中,虎哥見到了四川智靈通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郭首宇,和他的“白蟻研究中心”。
這個10人左右的團隊,正打算從一個小切口做到細分領域的第一。
“蟻人”其人
郭首宇屬于愛折騰的工科男,在浙江大學攻讀本科碩士期間,跟著學長有過一段短暫的創業經歷。
當時,整個團隊基于機器視覺做邊緣檢測,譬如檢查板材是否有缺陷、研究各種醫藥膠囊外表是否有破洞或裂紋。往往是一群搞研發的大老爺們,圍在一起盯著一顆顆膠囊看,思考著如何依靠技術去替代人工,既節約資源又提高準確度。
“當時是從小切口切入,去做工業4.0;而現在也是小切口,幫傳統行業做互聯網+。”郭首宇向虎哥表示。
后來研究生畢業后,他在Cisco擔任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物聯網、智能家庭網關、軟件服務等領域。機緣巧合之下接觸到房屋白蟻防治問題,他和現任合伙人經過一起調研后,突然發現在“監測白蟻入侵”這個問題中,全世界都沒有一個很好的智能化、自動化的解決方案。
跨界研究誕生新項目
他拿出餌站(一套檢測白蟻的裝置)向虎哥介紹:“上世紀80年代,我們采用的白蟻防治藥物會產生持續性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現在使用的藥物則較為環保。另一種監測控制法是一種更為環保的防治技術。”
郭首宇手中拿到的餌站,便是監測控制技術的組成部分。
虎哥了解到,餌站主要由內部的“監測棒”構成,而監測棒是由特殊處理過的木頭制成。由于監測棒能誘集白蟻,于是將這種帶有監測棒的餌站,埋入建筑物周圍的地下,就能檢測到建筑物周圍是否有白蟻入侵。
“以前,檢測人員定期需要到小區中,把這些餌站從土里拔出來,然后看監測棒被取食的狀況。如果進入餌站的白蟻數量較多了,就要投放餌劑毒殺白蟻;如果保存完好,他就需要再隔一段時間來檢查,人力巡檢的成本非常高昂。”
而這種餌站,需要每隔3-5m就要設置一個。想要檢測完整個小區或者古建筑,動輒都需要上百個,單就成都的中心城區來說就有超過6000個小區。
郭首宇向虎哥算了一筆賬:按照1個工人200元/天計算,750人/天才能完成一次巡檢的情況下, 一次巡檢的人工開銷為15萬。3-10月為白蟻的高發期,共計8個月的人工成本總共約為300萬/年。
如何能節約人力成本,提高白蟻的防范效果,成為智靈通團隊著手要做的事情。
他帶虎哥來到白蟻實驗室,指著白蟻氣候箱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做了大量的白蟻行為研究。譬如找來木頭,模擬進食環境從而研究白蟻的活動規律。同時也會向白蟻專家學習。”他認為整個項目最困難的地方,是這個學科交叉的課題需要跨專業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為此,郭首宇在一年的實踐中,活生生從工科男變成了昆蟲學家。聊起白蟻的生物習性,也是如數家珍。也正是這種跨學科的專業整合,讓智靈通科技研發出“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的白蟻防治方案。
技術不是核心競爭力,數據才是
虎哥了解到,智靈通科技通過把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傳感裝置集成在監測棒中,當白蟻啃食監測棒觸發報警時,入侵信息會通過網關或NB-IoT基站傳送到云端,通過一系列算法分析,將數據傳送給白蟻防治研究中心。防治人員接到通知后,直接到現場挖出對應的餌站,采用噴粉或投放餌劑進行滅殺。
當白蟻入侵時才發生報警,這樣就節約了巡視成本,智靈通科技通過整合的方式,將產品結合在餌站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方案。
“餌站包括外殼部分、餌料部分、藥劑部分,包括Sentricon、上海萬寧、蘇州江楓等品牌都在做餌站。但是外殼和藥劑這兩塊我們都不會涉及,我們只做核心的傳感裝置,然后適配不同的廠商。我始終覺得專業的人應該做專業的事兒。”他說。
郭首宇打開Datahub后臺系統,虎哥發現部署在成都和江蘇的所有餌站全部在后臺得以顯示,首頁會顯示所有裝置的狀態。
他隨便打開一個裝置對虎哥說:“我們每天產生的數據,都在凌晨1點進行統一分析。分析這個基站是處于哪些狀態。”
經過介紹得知,該套傳感裝置通過多通道記錄電壓高低等不同信息,隨后通過機器學習對數據進行模式識別與分類,從而得知裝置可能會處于什么狀態:是否遭到白蟻入侵、餌料是否發霉、是否被水淹等等。
“通道中的電壓波形變化越明顯,就說明傳感器中的白蟻數量越多,活躍度越高。由于基于機器學習的數據分析引擎可以估算白蟻的數量和危害程度,就能在白蟻數量達到滅治條件時噴粉或投放餌劑進行滅殺了。而當蝸牛、蚯蚓等小動物意外進入傳感器時,由于其特征與白蟻入侵的特征曲線不吻合,這樣的干擾能夠被排除掉。”
虎哥了解到,正是通過多通道高低壓不同變化,機器能夠對數據做出更加智能化的解讀。郭首宇說:“以往進行白蟻檢測,只能去判斷這里是否有白蟻入侵,有或者沒有。但是通過這套方案,我能知道如果有白蟻入侵,那么入侵的程度是多少。我們的監測分辨率傳感器,能夠以百只白蟻為一個單位,把白蟻入侵情況更精確地展示出來。”
而這背后正是通過白蟻入侵數據以及智能化分析方法來實現的,他向虎哥表示,未來會對其他各種數據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讓這套系統有更新更牛的玩法。
“我認為我們真正核心的競爭力不是技術,而是數據。技術會有一些壁壘,但更重要的是我有10萬條白蟻入侵數據。而白蟻入侵的實驗周期性比較長,想收集的時間和技術難度會構成門檻和壁壘。數據即智能,利用這些數據,結合機器學習算法不斷迭代優化,未來這套檢測系統會越來越聰明。”
智靈通科技與成都市白蟻防治研究中心、蘇州白蟻防治管理處共同研發,共享科技成果,目前已在成都市文殊院、武侯祠、植物園等地和蘇州市大陽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地進行了落地。
市場以及未來
按照國家相關規定,新建、改建、擴建城市房屋都必須進行白蟻預防處理,并由財政保障新建房屋白蟻預防和保質期內的白蟻危害滅治所需經費。
無論是針對新建小區還是老舊小區,目前還沒看到一個類似智靈通科技這種,在白蟻防治行業中提出智能化解決方案的項目。
“房屋只是一部分,園林、古建筑、水庫堤壩同樣是一個不小的市場。未來我們也會展開C端業務,例如別墅這類用戶,幫助他們用科技手段保護千萬資產。”
同時,“蟻人”也向虎哥表示今后希望能夠讓這些數據發光發熱,能協助相關協會構建行業標準,“前段時間看到世界互聯網大會,有些川企到了烏鎮向世界展示自己的產品。希望我們有一天也能像這些大咖一樣,能夠代表四川走向世界。”
目前,智靈通科技也在積極接觸資本,他表示:更希望能得到有對應資源的投資機構(譬如房產住宅、堤壩、市場拓展)入場,一起來做這個市場。
友情鏈接:
服務覆蓋深圳市各區:羅湖、福田、南山、寶安、龍崗、鹽田、龍華、坪山區專業白蟻防治殺蟲公司
Copyright ?2009-2023廣深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深圳市白蟻防治中心) 版權所有 粵ICP備17115200號-1
服務投訴專線:0755-28212321轉103線、QQ微信:191001(黃生) 地址:深圳市南山區高新中一道9號科興生物谷大廈